一块长约1.4公分,
宽约0.8公分的耳屎
堵在耳朵里是怎样一种感觉?
如果这个耳屎还硬得像水泥呢?
一个来自海宁的五岁小男孩赵赵
就被这块巨型耳屎折磨得够呛。
负责接诊的耳鼻喉科主任陈志凌告诉记者:这孩子的耵聍(俗称:耳屎)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级别。首先非常坚硬,可以用“水泥”来比喻,一般的门诊工具实在无法穿破。其次是块头巨大。
为了弄清耵聍的大小,医生还动用了CT,结果显示——长1.39厘米,宽0.79厘米!整个一个成年人大拇指的大小!而孩子的耳道口只有0.52的直径,想要直接拽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孩子的CT照,划十字处为耵聍
门诊不行,手术跟进。因为赵赵配合度低,病情又比较严重,就这样,5岁的小朋友人生第一次躺上了手术台,还用上了麻醉药。因为前期使用了化学溶剂将耵聍软化,医生在麻醉的状态下,用专门器具小心翼翼的从耳道边将耵聍松动,慢慢分离,移送出了耳道。
赵赵的妈妈跟医生感叹,没想到小孩子第一次掏耳屎就花了块钱。早知如此,当初不管怎样都要定期给他清理耳朵。
陈志凌医生说,现在快放暑假了,很多小孩子会去游泳或者出行,家长应该在孩子游泳、坐飞机前给他们清理一下耳朵,防止中耳炎。
耳朵也分“干性”、“湿性”
医院掏一次耳朵
我们都知道,皮肤分为干性、油性和中性,油性皮肤出油旺盛,容易长痘。陈志凌医生告诉记者,耳内的环境也分为干性和湿性。大部分中国人是干性的,耳屎干燥,容易脱落;白人和黑人多为湿性,耳屎黏腻,不易掏出。
采访中途,正好有一个“湿性耳朵”的年轻人来找陈志凌医生掏耳屎。这个小伙子二十几岁,最近总觉得耳鸣,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耳屎过多,引发耳道发炎,刺激了耳膜。
仪器探进患者耳朵后,可以从显示屏上明显看到他的耳道比较狭窄,耳道里的耳屎不是常见的片状,而是像黄油一样油腻腻的,所以很难自我剥落。医生把药水挤进他耳道,黄油状的耳屎就慢慢流了出来,耳道就清洁干净了。
陈志凌医生说,耳道内部环境比较湿润,以及患有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霉菌、真菌感染的人,不要自己随便挖耳屎。他建议,医院进行专门的耳道清洁。
对于普通人来说,耳屎能组织小虫子等异物飞入耳朵,对耳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建议非常频繁地掏耳朵,可以半年、一年清洁一次。注意挑选工具时,不要使用太坚硬的挖耳勺,棉签的话不能太粗,掏耳朵的时候也不要掏得太深。
来源:江西晨报综合钱江晚报
本期编辑:周震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