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关注听力健康

嘉宾:龚树生

职务: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耳显微外科学,如中耳疾病的外科治疗与听力重建术、面神经疾患的外科治疗、眩晕的外科治疗、人工耳蜗植入等

主持人续续: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医堂》。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人数能够达到万,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我们邀请到的是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主任龚树生教授为我们讲解关于爱耳、护耳的有关知识。龚主任您好,欢迎您来到《名医堂》节目。龚树生: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好。主持人续续:龚教授,我首先想问什么样的听力是一个健康的听力、是一个健康的耳朵?龚树生:健康的听力就是指我们在除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听见这些美妙的声音以外,我们还能够在一些比较特定的环境下,我们能够辨别出不同的声音来源或者是声音的音质,或者说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妙声音。主持人续续:因为每年体检的时候,我们好像对耳朵都有一个检查,在耳朵上“呜呜呜呜”问你听得见吗,“听得见”,耳朵是不是就是健康的呢?龚树生:为了了解听力是不是健康的话,临床上有一个常规的听力检测的一些方法。您说的这个叫做纯音测听法,就是把听力做一个测试,然后看看你从低频、中频到高频,你的听力状态。一般情况下,我们说正常人的纯音测听的结果应该在20分贝以内,如果说超过了20分贝,接近40分贝,这是轻度;如果40到60,这是中度;60到80是重度;超过80,那就是极重度了。所以根据这个,我们可以了解病人的听力状态,实施不同的干预的方法。一般来说,轻度的不太需要特别干预。主持人续续:不太需要管它是吧?龚树生:对。主持人续续:就是听不到20,到40分贝这样的一个区间的声音?龚树生:这个声音看它什么原因引起的,一会儿我们再谈。如果是轻度,病人一般大声说话,就能听得清楚。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除了纯音测听的方法,来了解病人的听力状况,还可以根据我们说话声音的音量的大小判断病人,还可以根据我们说话和听者之间的距离,来了解他大致的听力情况。所以在没有纯音测听之前……主持人续续:自己也有一些感知了是吧?龚树生:对,了解听力的状态,也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主持人续续:耳朵一些常见疾病有哪些?龚树生:耳朵常见疾病按照疾病的分类,大致可以把它分为比如先天畸形,比如出生之后外耳道闭锁,甚至外耳、中耳、内耳都有畸形,这是一种,叫做先天性的畸形。第二个就是炎症,这个大家非常熟悉了。主持人续续:中耳炎,进水了,容易得中耳炎。龚树生:对,穿孔了,然后导致耳流脓,听力下降,鼓膜穿孔,这是第二类。第三类是外伤,尤其现在的车祸事故比较多,外伤有可能导致鼓膜穿孔,两个人打架,“啪”一耳光甩过去,可能就导致鼓膜穿孔了。主持人续续:耳朵给打聋了是吧?龚树生:对,鼓膜穿孔了,轻则鼓膜穿孔,重则甚至引起听骨链的脱位,再重的可能导致内耳损伤。所以外伤是第三个因素。第四个因素就是肿瘤性疾病。主持人续续:耳朵还有肿瘤?龚树生:对。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比方说外耳道的骨瘤,把外耳道长死了,声音传不进去。再一个就是像中耳的一些肿瘤,甚至听神经的肿瘤,所以这些有良性有恶性。肿瘤性疾病也是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些就是原因不明的,比如熬夜了,突然一下子听不到了,突发性耳聋。主持人续续:真有这样的情况?龚树生:对,这多了,还有就是我们现在有一个公害就是噪音。主持人续续:噪音很大是吧?龚树生:噪音导致的噪声性的听力下降,这也是原因。按照疾病分类,大概就是这些原因吧。所以引起这些听力下降的原因很多,是很复杂。当然还有一些老年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老龄化越来越明显,所以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的听力健康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主持人续续:人们都说耳聋眼花,老年人好像到岁数大了以后都这样,需要去保护吗?龚树生:那当然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减退,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主持人续续:跟长皱纹一样,人家说听力会越来越差?龚树生:任何人都很难抗拒的一个客观规律,既然是客观规律,那我们就完全放之任之呢,那也不对。应该说我们完全可以从预防开始,对我们的听力完全可以起到一个早预防或者早发现或者早干预,能够可以做到即使是百岁高龄,同样可以做到耳朵不聋也不花。很多因素可以让我们尽可能地延缓老年人的听力下降。主持人续续:所以年轻的时候应该有这个预防意识,年纪大了以后可以耳朵不聋。龚树生:没错。主持人续续:前两天我采访了一个口腔科的专家,我们他老年人会掉牙是应该的吗?他说不是。如果我们保护好我们的牙齿,其实到老了,这个牙也可以不掉,是一个道理?龚树生:对,一个道理。但是牙齿的防护和听力的防护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听力特别的娇嫩,特别的敏感,如果说我们不注意,有可能。比方说像噪声,过去卡拉OK厅,那个声音就非常大。这个可能平时不怎么接触的,偶尔突然去一次,可能紧接着就有问题了。主持人续续:没什么事?龚树生:有事啊。主持人续续:突然去一次也有事?龚树生:也有,我们经常病人说年终了,科室联欢,到卡拉OK厅唱歌,唱得第二天耳朵听不见了。我们每年春节放鞭炮,由于鞭炮的噪声导致的失聪的人也不在少数。类似这些因素,我们说完全可以预防的。主持人续续:像噪音?龚树生:对,噪音,再就是疲劳、紧张,过分的压力,然后睡眠不足,再一个就是烟酒过度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对听力有非常大的伤害。如果这些因素联合起来,再加上一个噪声,可能就非常(有损伤)。尤其在肌体抵抗力下降,全身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来加速听力的下降,甚至导致突发性耳聋都有可能。主持人续续:这个噪音有可能引发突发性的耳聋,您刚才讲的中耳炎,因为很多朋友喜欢游泳,耳朵进水会不会导致耳聋呢?龚树生:正常情况下,耳道进水不是引起中耳炎的一个主要原因。主持人续续:这是一个误区?龚树生:一个误区。在鼓膜完整的情况下,进水了很正常,可以把水踮着脚跳一跳,把水倒出来。或者用干棉签把水蘸出来。外耳道它是皮肤,皮肤同样是有吸收功能的,就像我们水滴在我们手上的皮肤,一会儿就干了,一样的道理。主持人续续:不是一点水不能进的?龚树生:没有,进水了,为什么有人说是引起中耳炎,实际上对于鼓膜完整的正常人来说,外耳道进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会引起中耳炎。但是对于那些过去有中耳炎病史或者有鼓膜穿孔的状态,或者说外耳道里有耵聍栓塞,可能进水了之后,可以导致耵聍的膨胀,引起外耳道炎症,甚至中耳炎。或者说水直接进到了中耳,通过穿孔进到中耳,可以导致慢性中耳炎的急性发作,这都是可以的。但是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引起的。如果说是干净的水,可能也不会。往往游泳的时候,外面的水池子的水不干净,或者进了脏水。如果说这种情况下,有感冒,可能会更容易诱发中耳炎的情况。主持人续续:也是免疫力比较低的时候?龚树生:没错。主持人续续:您刚才讲到这个耵聍,这个耵聍就是我们耳朵中的耳屎是吗?龚树生:就是耳屎。主持人续续:耳屎多的时候,如果水进去的话,就引起膨胀,引发中耳炎?龚树生:对。主持人续续:还有这样的?龚树生:有啊,那叫耵聍栓塞,一般情况下,可能他不进水的情况下,可能他还感觉不到。但是当耵聍比较多,一旦进水,膨胀之后,可以导致病人的疼痛,耵聍栓塞的症状听力下降、疼痛,甚至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甚至感染、化脓都有可能。所以如果说平时要发现了外耳道有一些干性的结痂,医院找医生看看把它取出来。主持人续续:应该把它弄出来是吧?龚树生:取出来,避免洗头洗澡不注意进水,或者游泳进水,然后导致一个急性发作的症状,病人很疼痛的、难受。主持人续续:可是我看很多文章说,不要随便挖耵聍啊?龚树生:那是,说的是对的。医院看,由医生取,而不是说自己取。主持人续续:那自己拿一个耳勺挖一下不就行了吗?龚树生:如果你要有一些医学知识,我估计挖一挖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很多由于不了解外耳道……主持人续续:挖出问题来?龚树生:对,不了解外耳的结构,取耵聍的器具可能不干净,可能挖得导致外耳道炎甚至真菌性的外耳道炎,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这个要注意一点。不是说绝对不能挖耳朵,尽量不要去挖耳朵,因为我们的耵聍它是有保护作用的,它是一个弱酸性的环境,可以使细菌在外耳道不容易繁殖,所以耵聍是有保护作用的。如果说一个正常的耵聍,它完全可以脱落,到时候自己脱出来。主持人续续:就会自己倒出来?龚树生:对,即使不掏它,它会自己脱出来。但是对有些情况像那种油性的耳屎,这种情况下,它自己脱落的可能性比较小。尤其在粉尘环境下工作,比如说像采矿,空气中的颗粒物多,它就容易结痂,结成块,凝成块,形成耵聍栓塞。主持人续续:我觉得很多朋友应该是有这个疑问的,就是关于这个耵聍到底是掏还是不掏?龚树生:最好不要掏。如果对那种油性耳屎的朋友,医院看看,请医生给你掏,不要自己去掏。有时候一个太深,经常碰到掏耳屎,除了引起外耳道的严重损伤,以及炎症以外,还有可能导致鼓膜损伤,引起鼓膜穿孔。主持人续续:就是把鼓膜给通了?龚树生:掏得太深,把鼓膜弄穿了。因为鼓膜那膜很薄的,它抗击外力的能力很弱。主持人续续:对,您刚才讲的可能是打架的时候,扇一耳光都能把它打穿。龚树生:对,是这样的。主持人续续:它其实是很脆弱的?龚树生:没错。主持人续续:而且离我们这个耳朵外边很近是吗?龚树生:是啊。主持人续续:如果破了能修复吗?龚树生:一般来说,外伤性的鼓膜穿孔,因为鼓膜是一个上皮,它有自愈愈合的能力,所以只要保持干燥……主持人续续:它还可能自己长好?龚树生:对,自己能长好。主持人续续:那还好。龚树生:对,但是一旦有感染的因素存在的话,可能会形成中耳炎,可能自愈的可能性就变小了。所以有外伤性的鼓膜穿孔,一定要保持绝对的外耳道干燥。千万不要说我点点药,促进愈合,那是错误的,一定不能点药,保持干燥,更不能进水。让它自己愈合,应该很大一部分是都能够自身愈合的。一般我们观察一个月到三个月,要是长好了就好了,万一三个月还没长好,我们建议病人手术把它修复起来。主持人续续:刚才您在讲常见疾病那一段里面,也多次提到了耳膜这个问题,是不是噪音也是把耳膜给震坏了吗?跟耳膜这个不是一回事?龚树生:不是一回事,噪音损伤主要是内耳的毛细胞的损伤,毛细胞是感触声音的。主持人续续:我一直以为是把耳给震坏了。龚树生:膜整不坏,是毛细胞损伤,噪声性损伤多半都是感音神经性耳聋,鼓膜穿孔导致的听力下降主要是传导性耳聋,比如说由外耳和中耳的疾病导致的听力下降,它是传导性耳聋。如果说是内耳的原因,毛细胞损伤,像药物,过去的链霉素,药物导致的内耳损伤,引起的是神经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还有就是听神经瘤导致的,可能是神经性耳聋。主持人续续:神经性耳聋都是在内耳?龚树生:内耳以后,我们从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一直到大脑中枢,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听力问题。主持人续续:内耳完了是中神经,然后直接再连接大脑?龚树生:对,连接我们的听觉中枢,听觉皮层。主持人续续:那个肿瘤是长在神经上?龚树生:我们说听神经瘤一般都是在内听道的一些病变,严格讲,听神经瘤实际上是长在前庭神经上面,但是因为它可能首要的症状是引起耳鸣、引起听力下降,所以这个可能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听神经瘤,实际上它多半是发生在前庭神经上面的。主持人续续:您这么一讲我就清楚多了,是不是发生在内耳的损伤比发生在中耳和外耳的更严重呢?龚树生:也可以这么理解,因为发生在外耳或者中耳的原因导致的听力下降,往往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比方说像中耳炎,我们通过把鼓膜修复起来,听力可能就提高了。或者病变导致的听骨链的病变,听骨链脱位了,固定了,我们目前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把它重新建立连接,或者让它重新活动起来,这样把声音的能量可以搞定,好多就可以搞定。尤其是现在一些人工听觉技术,可以使得很大一部分失聪的人群可以重新回到有声世界,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命运。可能你熟悉的像人工耳蜗、振动声桥、骨桥等等,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重新回到有声世界。主持人续续:我小时候看到爷爷戴一个扩音器似的,把声音放大一些,就可以听到了。龚树生:那就是助听器,助听器是一个声音放大器。主持人续续:这是最简单的这种帮助听力的方法?龚树生:现在的助听器已经远不是过去的模拟机了,现在都是数字化了,数字化的助听器它智能很高,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方案,目的就是让听障人群能够听得更清晰,各种环境下听得更好。主持人续续:这是中耳跟外耳的一个损伤。您刚才讲到耳蜗,耳蜗是哪个部位发生了损害?龚树生:耳蜗就是内耳。主持人续续:耳蜗也是发生在内耳?龚树生:内耳包括耳蜗,包括半规管,包括前庭。我们一般说的引起听力下降的就是发生在耳蜗,内耳道耳蜗部分。主持人续续:耳蜗哪个部位发生了问题?然后我们用耳蜗就可以让人重新听到?龚树生:一般来说耳蜗的病变,各种原因有害因素导致耳蜗的病变,听力损失我们刚才说轻度、中度、重度,然后是极重度以上的,可能助听器不解决问题的,就可以选择人工耳蜗帮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主持人续续:如果我长时间在一个噪音很大的情况下工作,对耳朵的神经产生损伤了,这个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龚树生:不可逆的。主持人续续:损伤了就不可逆了,不是养两天就能好了?龚树生:如果是急性的深损伤,可以通过休息、通过一些药物,恢复或者部分恢复。但是是一个慢性的深损伤导致的听力下降,比如说噪声性耳聋,目前来说还没有药物这种保守治疗能够让他听力恢复,基本上可能性非常小。主持人续续:如果我长时间听耳机,就是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把声音放得特别大,这种情况下跟噪音污染是一样的?龚树生:应该说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每年的3月3日爱耳日,从预防开始,我们就要特别呼吁年轻人,尤其是大都市的这些年轻人。主持人续续:很潮的是吧,很fashion的这种?龚树生:很fashion的这种,喜欢音乐,这是好事,但是从我们专业的角度,我们认为:第一,尽量地用那种高质量的耳机,戴上耳罩的那种,尽量不要用耳塞。这是第一。主持人续续:为什么呢?这两个不一样吗?龚树生:与声音的共振有关系。这是第一。第二,音量尽量适中,不要太大了。我们经常在地铁里头,在公交车上,甚至隔上几个人,都能听到他耳机里面放什么样的音乐。这是声音太大。可能短时间接触一下,可能这个声音听觉疲劳了,它还能够恢复。我们曾经碰到一个典型的,一个高中生要高考了,备考,然后睡觉之前听音乐。可能白天太累了,耳机放英语,然后等第二天早上一醒来,两个耳朵全听不见了,那就是典型的深损伤导致的。主持人续续:这是您碰到的患者是吗?龚树生:对啊,我们经常碰到这个长时间喜欢用耳机听音乐或者听英语,或者更加不好的习惯,喜欢睡着听,睡着了都没关机,这种情况下出现像听觉过敏、出现耳鸣、出现听力下降的,这种人太多了。所以我们在这也特别呼吁我们的网友同志们,尽量地要保护好我们的听力,一旦听力丢失了,即使我们现在有高科技的手段,可能让您重新恢复听力,但是毕竟这些科技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还是组装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原装好,组装总是赶不上原装。尽管有了现代的技术,那你还要花钱吧?还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或者佩戴的方法,可能还有一些环境下,可能还是没有自己的听力听得清晰。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听力,从点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主持人续续:我觉得是,现在很多人觉得我们医疗发展、进步得很快,很多问题都能解决,他们不太珍惜您刚才讲的就是自己原装的东西。龚树生:对,非常重要。主持人续续:就觉得能搞定这个。龚树生:他是的也是对的,我们现在是有很多科技的手段上失聪的人再回到有声世界,但是如果自己能听得见该多好。这些手段要花钱,还要受手术的痛苦,还要术后的保养、维护,还要做术后的康复、训练等等。主持人续续:刚才您讲到耳鸣,是不是耳朵听不见之前都会有这种耳鸣的反应呢?龚树生:耳鸣和耳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有这么几个错误的概念,一个就是说耳鸣久了就耳聋。主持人续续:对,偶尔我的耳朵也“嗡嗡嗡”这个。龚树生:对,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个,耳鸣治不好,迟早会要聋掉,有这种说法,但实际上这个观点是不对的。首先我们认为耳鸣应该说是肌体状态的一个报警、一个预警,如果说各方面身体状态很好的人,很少是有耳鸣的。往往耳鸣都与疲劳、紧张、长期失眠、心情压力太大,或者疾病状态下需要用药导致的等等这些。所以它是一个预警,一旦我们出现了耳鸣,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主持人续续:是身体太累了?龚树生:对,要查找耳鸣的原因,要听听医生的建议,尽可能地比方说长期饮酒过度的,长期泡吧的,长期熬夜的,挑灯夜战的,如果有这些,尽量地回到正规的轨道。这样的话,避免我们的耳鸣进一步加重。尽可能的让已经发生了的耳鸣,可以让它能够好起来。这第一点要做到的。第二点,如果说有了耳鸣,通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仍然改善得不是太明显,这时候很多人就没有信心了,就更加的烦燥了,各种悲观的情绪就更严重了。实际上耳鸣这个东西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与睡眠、与情绪它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越是睡不好,耳鸣越响。耳鸣响得越厉害,越会降低你的睡眠质量,让你更睡不着。情绪也是一样的,伴随而来。所以我们觉得一般耳鸣我们说半年左右的,没有消失的,这个时候就要做一些检查,排除一些相关疾病导致的耳鸣。如果说检查各方面的CT或者核磁都挺好,没有反映出整个听觉通路上面的任何毛病,比如说长瘤子,这些不可逆的障碍性病变的话,这个时候应该告知病人。告知病人,第一,要放松。我们很多病人给他讲完以后,估计你说没事,“我就好了一半了。”所以实际很多情况下,它是一种紧张情绪导致他的耳鸣加重或者是耳鸣久治不愈。你告诉他之后,他情绪一旦放松了之后,很快就有很好的改观。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其实耳鸣治疗不是说一定要通过药物或者什么方式让耳鸣消失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现代耳鸣治疗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它响还在那,但是它不干扰我的学习、工作、生活。主持人续续:那就是耳鸣的声音小了是吗?龚树生:能够和平共处,很多人有耳鸣,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耳鸣失掉生活的信心或者痛苦异常,没有。管它有没有,我无所谓,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态度,这就是比较正确的。再一个就是可以用一些声音的方法,我们现在主张用声音的方法来治疗耳鸣。声音可以是自然的声音。主持人续续:还有声音的治疗方法?龚树生:声音治疗耳鸣,比方说你耳鸣,你在某一个环境里头,有背景噪声,你听不见声音,这很正常。可能一到安静的情况下又有了。主持人续续:尤其是晚上。龚树生:对,尤其是晚上,所以这个完全可以利用声音的方法,营造一些有声音的环境,这样你在环境里头,学习也好,工作也好,甚至睡眠也好,你可能感知不到你的耳鸣,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状态。日常月久,慢慢你习惯了,慢慢这个耳鸣不再干扰你的生活,你可能就把它忘了。所以我们经常跟病人讲,忘得越干净,好得越快。你越惦记它,它越烦死你。大概是这样。耳鸣首先我觉得有这么几点,第一,要了解耳鸣的原因,要排除一些恶性疾病导致的耳鸣。如果说现在的耳鸣已经不影响你工作、生活,你大可不必吃药,你就保持这么一种乐观的状态就好。如果说耳鸣影响你的睡眠,并且声音的方法对你是有效的,完全可以采取声音的方法治疗。声音有很多种,我刚才说有自然的声音,有人工合成的声音,都可以。只要这种声音的环境里你听不见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有一个典型的个案,有一个妊娠期间,妊娠期有高血压导致的耳鸣和听力下降,但是是因为怀孕又不能用药物的治疗,分娩之后再来看医生,那个时候已经过了好长时间了,几个月上一年了。其实你不建议她更多的采用药物的方法,就建议她用一些声音的方法。有一天她和老公在菜市场,两口子买菜的时候,听见一个养鱼的冒泡机,她在这个声音环境下耳鸣消失了。然后她老公非常有心,在卧室里头安上一个养鱼养鱼缸。主持人续续:养了个鱼。龚树生:养鱼是假,冒泡是真。每天晚上睡觉就把它打开,然后她太太在这个声音环境睡得非常踏实、安静,也听不见声音。慢慢慢慢两三个月之后耳鸣就消失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耳鸣非常复杂,很大程度上可能早期会是刚才说的这些因素,或者外耳、中耳、内耳的疾病导致的耳鸣,但是一定程度之后,时间长了,可以引起中枢化。中枢化就是由于外置的原因,最终中枢神经细胞的重组功能发生了变化之后,最后反映中枢合团兴奋性的增高,表现耳鸣。所以这种情况下,你说你用大量药物,没有用。只有你利用中枢神经调控的原理,最终降低耳鸣的危害,然后达到耳鸣减轻或者消失这么一个作用。主持人续续:也就是耳鸣和耳聋之间其实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龚树生:没有必要联系,但是的的确确有一部分长期耳鸣,可能最终听力也会出现下降,有这种情况。但是不是说得了耳鸣一定会耳聋,这句话是不对的。主持人续续:耳聋之前也是听力逐渐退化吗?还是会一下耳聋?龚树生:也可以表现为急性,就是突发性耳聋,是完全可以的。主持人续续:突发性耳聋的人多吗?龚树生:现在也不少,并且年轻化趋势还挺明显。越是紧张的像高考之前的这种,我们甚至中考都有好多孩子突然听不见了,的确是这样。主持人续续:孩子听不见了能恢复过来吗?龚树生:有的能恢复有的不能恢复,不是所有的。主持人续续:老年人的听力逐渐的退化过程,是耳朵中哪个部位发生了老化?龚树生:老年性耳聋主要的还是内耳毛细胞由于年龄的原因,肌体状态退化的原因,我们的毛细胞甚至可能出现凋亡的现象,导致听觉敏感程度下降。但是也可以是毛细胞以外的,包括中耳,比如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听骨链有一定的弹性、有一定的筋度,再有一定的紧张度,可能老年人肌肉、韧带松驰度下降了,甚至鼓膜也变得松驰了,也可以出现这个。但是这个老年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耳蜗,就是内耳感受声音的毛细胞以及相关的结构出现了功能退化,所以主要问题在这。当然老年人还有一个特征,神经的退行性变化。听觉神经的退行性变化。所以可能我们知道神经是由很多的神经纤维组成的,但是老年人退化了之后,这个神经的同步化不好,就是我们正常情况下,神经好的状态下,受到了刺激之后,同步放电,一下就传到了中枢去了。但是可能同步化不好,退行性变化之后,出现了髓鞘的脱髓鞘改变,然后它不是一旦有命令立马往前走,它可能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这就出现一个什么情况?老年人一个典型特征,只闻其声不懂其意。他听得到声音,但是由于神经的同步化不良,他不能在大脑里达到一个兴奋值,然后他听不清你说什么。所以他会说“啊,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呀”,问几遍。实际上他听到你说话,但是听不懂你说什么。所以只闻其声不懂其意,这是老年性耳聋的一个特征。所以他会问你几遍,“你说什么”、“你要说大一点”。大一点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大声刺激之后,让神经的同步化更好一点,他听得更清楚。主持人续续:原来是神经传递得不好?龚树生:对,也是一个因素。所以老年性耳聋的病人如果神经脱髓鞘病变明显的,有时候即使你戴了助听器,能够把声音放大,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但是有些可能戴着助听器的效果也未必那么好,也有这种情况。主持人续续:老年人的这种情况之前是可以预防吗?龚树生: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加速退化改变,但是我们只要延年益寿,应该从更早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就要注意。主持人续续:就是一些噪音也会对(耳朵造成影响)?龚树生:当然,长期的噪声接触就可以出现让老年人的听力加重,可以让你提前老化。你正常情况下60岁眼不花,耳聪目明,但是有些人长期接触噪声,可能三四十岁就听得不好了,那就是噪声有加速,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它会加速得更快。主持人续续:解决老年人听力的问题主要是用助听器吗?龚树生:应该说助听器就像老年人的眼花了戴眼镜一样的,应该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伙伴,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老年人的听力下降之后,助听器的佩戴率非常低。主持人续续:不是特别高。龚树生:这里有很多原因,一个是对助听器的认识程度不够,不知道助听器还能帮他,这是不认知。第二个,就是尝试助听器,但是刚戴助听器挺兴奋的,但是没有耐心。你既不适应这个助听器可能的不方便,就像刚戴眼镜一样,总摘了戴,很不舒服。经常戴眼镜丢在哪都不知道,助听器它也会有这些情况。所以需要有一个接纳它的过程。再就是助听器的话,验配水平很重要。我们国家现在助听器的验配的这支队伍,验配师,专门有这个职业了。我非常高兴的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这支队伍成长越来越成熟,然后能够更多的为我们的老年朋友配到更加合适的,让他们晚年的听觉更好,生活质量更高。所以我们现在的的确确有一个病人是10年前在美国配了一对助听器,听得非常好,交流基本没时间问题。后来有一天他的一个助听器掉了,他想在国内再来配一个同样型号的,但是配了好几家,他感觉赶不上他原来在美国配得好。这里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可能还有一些助听器的验配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很多老年朋友,据我所知,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由于听力的不好,子女也好,或者患者本人也好,或者亲朋好友也好,带着他们去配了助听器。配了之后,最后放在屉子里锁起来,平时都不愿意戴。主持人续续:戴那个很麻烦吗?龚树生:不是麻烦,一个就是对助听器的认识还不够。再一个是刚戴助听器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适应过程让一些老年朋友感觉不舒服。所以我们在这也希望我们的网友,如果你身边有老人需要配助听器,我建医院配助听器。当然一些好的助听器的门店也是可以的,由于有一部分都获得了助听器验配师资格考试,通过了考试,通过了培训,能够有比较好的验配水平,这是可以的。这是第一。第二,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很多人配了助听器,刚热了三天,很高兴、很开心,我听得见了。但是很快兴奋劲没了,就不愿意戴了,觉得吵得慌,闲吵得慌。主持人续续:什么都听得见了。龚树生:对,难受,所以不习惯。这个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就是主动接纳它,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的人短,有的人可能比较长,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助听器佩戴之后,它会给我们的老年朋友带来很多的好处。主持人续续:除了听得见以外,还有什么好处啊?龚树生:长期在无声的世界里头,它会加速我们老年人的老年性痴呆,缺乏交流,容易使自己自闭,然后孤独,然后不愿意见人。最后离开家庭、离开生活,使病人变得更加孤独。所以助听器应该说就像眼镜一样,应该成为我们有听力障碍的老年朋友们的一个生活必须品,一个生活的伙伴。要爱护它,倍加珍惜它,这样它才能帮助你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主持人续续:你刚才讲到你的朋友,一边助听器坏了,一边还OK,那是不是戴一边也可以呢?是要两个耳朵的听力水平要达到一致吗?如果不达到一致有没有一些危害?龚树生:你这是很好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现在就是说我们正常人都是双耳听力,如果突然一天某一个耳朵听不见了,你会很难受。比如听到声音不对称,你要是右耳失聪,我在你左边说,你能听得很好。我要在你的右耳这边说,你可能就听得不清楚。再就是单耳听力,它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辨能力,一对一的交流还可以。但是一旦嘈杂的环境里头,他可能就听不清楚了。所以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这个不好,这是单耳听力主要的问题。但是单耳听力如果说我们手段,各种手段,就是加助听器,或者助听器加人工耳蜗,或者两边都是人工耳蜗,就是建立这种双耳听觉,它肯定是要比单耳要好。所以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证实了双耳听觉和单耳听觉,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样的。因为你知道,我们正常的声音如果这个耳朵失聪了,声音从这边来的,它要传到这个耳朵听见,因为这个(44:23投影效应),声音在这阻挡了,它要传过来,中间有一个时间差,还有强度差。使你的声音来得迟、来得弱。所以如果双耳听见了,就消除了这个(44:39投影效果)。这边来的这边听,这边来的这边听,然后整合,可以让你听得更好。第二个,我们说到声源定位,声源定位就是说有双耳听觉的话,我就知道是左边来的还是右边来,所以声源定位很重要。在很多嘈杂的环境里,人家一喊你,马上就知道谁在喊你。主持人续续:一个耳朵就找不到位置了是吗?龚树生:一个耳朵就找不到位置了,还有一个耳朵就不知道张三喊你、李四喊你。一般你熟悉的人,你就能准确地辨别出是老公还是老婆,还是公公还是婆婆。但是单耳听力在这方面就要差,他对声音的音色、音质也受影响。主持人续续:也受影响?龚树生:也受影响。主持人续续:一个耳朵听不光找不到位置,找不到位置我可以想象到。龚树生:再一个就是噪声环境的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如果几个七嘴八舌,他就不知道是谁。因为声源定位差,所以七嘴八舌讲,他的言语识辨能力就下降了。还有一个就是声音的敏感度也会因为单耳听力会有所下降。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建立双耳听觉。主持人续续:要有两个健康的听力的耳朵。龚树生:对,所以就人工耳蜗而言,过去基本上都是做一侧,双侧都需要做的患者往往可能经济条件的原因或者当时认知的原因,反正就认为能听得见,做完之后他能听见了,一对一的交流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在噪声环境下识别,它可能就赶不上双耳听觉。所以现在研究的成果,证实了这一点之后,让我们越来越多的家长,一次做两边,都做了。然后双耳人工耳蜗植入的比例是明显提高。在我们院做耳蜗手术的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同时做双侧。当然也有很多过去做了一侧,家长已经看到人工耳蜗的效果,现在又来做对侧。这样的话,当然赶不上同期植入的效果好。一般我们说两个耳朵在间隔时间不超过半年,我们叫同期植入。如果说半年以上,我们叫分次植入。一般来说同期植入的话,双侧的声音到大脑整合来得更快、更深一些。一旦一个耳朵做完之后,大脑中枢已经习惯了这个耳朵的听力,然后间隔时间长了以后,这个耳朵又来了一个声音之后,它的整合的时间,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中枢的整合需要一个新的整合,所以适应的时间又会长一点。我们一般主张都要做的话,建议做双侧,间隔时间不超过半年以后,这样效果会更好。现在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就是半年之内做的,半年以后做的,看看这两组之间有什么变化。主持人续续:有一个效果的对比。龚树生:但是现在因为我们的神经科学的研究深入,发现我们大脑的功能潜力无限之大。比如说这个耳朵做了20多年了,20多年再做另外一个耳朵,同样也发现效果非常好。我的很多朋友都告诉我,他说龚主任我要是想着对侧植入有这么好的效果,我们早就带孩子做了。主持人续续:可能就是原来习惯了一个耳朵,不知道两个耳朵的效果是怎么样的。龚树生:对,所以我刚才讲的那些道理,双耳听觉的效果比单耳肯定好。如果对侧耳朵有残缺听力,我们就建议病人戴助听器,叫双耳双模式。主持人续续:不管戴助听器,还是做耳蜗,都建议大家去做双侧的?龚树生:对。双侧的话,让患者能够听得更清晰、质量更高。主持人续续:龚主任这个听力跟视力是不是一样,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个眼睛只戴一个眼镜,这只如果有近视不管的话,它慢慢会把那只眼睛的视力也给拖坏的,耳朵会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就是一个耳朵听力不好,这个耳朵也会慢慢地不好?龚树生:不,这个是这样的,一般来说,这个不会的。主持人续续:不会有这种问题。龚树生:一般不会,但是刚才说了,耳朵有很多有害因素会导致耳朵听力下降,如果你要习惯不按医生的去做,继续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长期接触噪声,这些因素可以使得好的耳朵听力下降。但是这个耳朵坏了,是不是会一定导致另一个耳朵也坏,这之间没有必要联系。主持人续续:那节目最后希望您再给大家讲一下我们日常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好不好?您再总结一下。龚树生:平时的话我觉得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我们要快乐的生活。从我们接触到的临床病例来看,很多耳鸣、耳聋或者眩晕的患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由于工作的压力或者家庭的一些变故,等突然出现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觉得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这个良好的状态非常重要。第二个,就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吃得太咸或者过分的辛辣,这样都不是很好。要清淡饮食。第三个,就是尽量远离噪声。第四个,我们尽量地要保持良好的运动、健身这些习惯。这个要做得延年益寿,保证良好的体魄和身体状态,对于我们的听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五,如果有些慢性疾病,我们一定要管控好。主持人续续:也会对听力造成损伤?龚树生:对,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是其他的心肝肾的一些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也会导致我们的内耳代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加速听力的下降。所以管控好这些慢性疾病,保持血压在一个正常的状态,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这个也有利于让我们耳聪目明。最后一点,即使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了我们的听力下降,我们应该及早看医生,这个听听医生的建议。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老年朋友越来越多,听力下降说实在话是一个完全可防、可控,也是可治的。所以我们只要做好预防,尽量让它听力不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尽可能地用保守的方法给他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说实在是恢复不了,我们就要借助科技的手段帮助他们重回有声世界。这里头有很多的科技的手段,比方说大家熟知的助听器,现在的助听器已经远不是过去的那种,现在就是一个小电脑,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还有就是植入的助听装置,人工技术装置,包括像振动声桥,像骨桥,像BAHA,像人工耳蜗甚至听觉脑干植入等等,这是我们这个专业近些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发展方向,一个热点问题。进展得非常快,尤其在我们国家这些年发展得非常迅猛,完全有能力来让我们的一部分失聪的人群重回有声世界。最后谢谢大家,祝大家听力好、心情好、天天开开心心,谢谢。主持人续续:好,再次感谢龚主任作客我们本期《名医堂》节目,我们这期节目就到此结束了,下期再见!

-END-

来源:腾讯健康

医院

-









































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yefu.net/wyhp/21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