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梦采耳
凝聚耳梦人,共筑中国梦
掏耳朵,又称掏耳屎,自然离不开棉签。作为掏耳屎「神器」,棉签已经慢慢发展成大部分人的家中必备清洁工具。
很多人在享受棉签掏耳朵带来的快感,却全然忘记背后隐藏的危险。
棉签掏耳朵险丧命
年3月14日,英国《都市日报》报道,一名31岁小伙医院。在入院前几天,这名小伙就感觉到左耳疼痛,但一直没重视。
入院后被诊断为「重度耳部感染」,并同时出现记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在核磁共振检查后显示,其脑部出现脓肿,外耳道内同时还被软组织密度影填满。不久,医生便对其进行治疗,并在其左耳内掏出一大堆与棉絮混杂在一起的分泌物。
询问后得知,原来该小伙平时有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而这些,都是其当时掏耳朵不注意的残留物。
一根小小的棉签,在给我们带来将脏物清理干净快感的同时,没想到还潜藏着这么大的危机。而这,并不是棉签第一次「闯祸」了!
据《7news》报道,澳洲38岁的妈妈small在年开始出现左耳偶尔失聪的情况。前几个月这并没有引起small和家人的注意,直到半年后,她的听力状况急转直下。
此时small依然没有重视自己的左耳,依旧保持着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只是,这时她在掏耳朵时,会感觉到一些疼痛,甚至有时耳朵内会流出深色、难闻的液体。
在家人建议下,small医院就诊。医院对于small的症状,认为是轻微感染,并让其服用抗生素。一年后,small的症状没有因为服用抗生素好转,甚至更加严重,于是就诊于专业的耳鼻喉科专家。
此时,small的情况十分严重,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small一家以为医生在小题大做,直到看到ct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Ct显示,small左耳深处已经严重感染,如果不立即手术,会很快感染到大脑。
虽然手术保住了性命,但small的左耳却再也无法回到原样,佩戴助听器可能是最终的结局。
为什么掏耳朵会感染
耳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屎」,而是耳朵的分泌物。一般情况下,耳垢可以慢慢地从我们的耳道内向外部移动,在我们平时的说话、运动,甚至吃饭时都会排出体外。
对于那些无法自行排出的,或者位置比较深的,我们在清理时如果操作不当或者用力过猛,就有很大可能将这些耳垢推入更深处。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损伤我们耳道内部的一些敏感组织,造成永久损伤。
再加上我们的耳朵和脑组织距离十分近,因此一些比较严重的外耳道感染或者中耳炎等都会向脑部蔓延。
这个时候,就会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症状。如果引发颅内感染,就会造成我们的神经元细胞异常放电,这个时候我们最不想面对的癫痫就有可能出现。
现在有些人喜欢用带灯光的挖耳勺,结果弄不清外耳道的结构造成鼓膜穿孔也是屡见不鲜。其实正常成人的耵聍都可以随着头部的活动或咀嚼、说话而脱落,不需要刻意清理,除非一小部分人外耳道狭窄,医院清理。
反复掏耳朵可能刺激分泌腺体,引起外耳道耵聍分泌过多,很快外耳道耵聍聚集成团,造成耵聍栓塞,严重可出现流水、流脓,导致中耳炎。
现在就为大家解锁正确的掏耳屎方式:
1、不要养成不掏耳屎就不舒服的坏习惯,一周一次即可。
2、不要掏的太深,也不要用指尖、铁签等尖锐物体来掏耳朵,可以用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几下,耳朵朝下,让耳屎自行掉出来。
3、如果耳内的耳屎过多,又硬又大,已经影响听力并伴随耳痛现象,这时就需要找专业的耳科医生借助专业仪器来取出,切不可自己强行取出。
4千万别随便给孩子掏耳朵!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掏耳朵。孩子的外耳朵皮肤很娇嫩,加上不当的操作,有可能会让孩子的外耳道皮肤受损引发炎症,甚至伤到耳膜引发听力下降。有数据显示:每个月都有个孩子因为棉签导致耳朵受伤而被送急诊,其中包括鼓膜穿破、感染甚至永久性听力受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