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有三大快活之事,似神仙之说:洗澡、捏脚、掏耳朵。掏耳朵古时雅称“采耳”,是民俗七十二行中的一枝奇葩。
现代人的生活中也会有许多人去理发店、足浴店享受掏耳朵的服务,掏耳朵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习惯,有人习惯不洗手就挖耳,或者用不干净的器具掏耳,殊不知这样过于频繁的掏耳朵,其实反而更容易刺激耳道里分泌物的产生,还很容易将病菌带进耳朵引发感染,易诱发外耳道真菌病。医院耳鼻喉科张良主任介绍,在耳鼻喉科门诊,外耳道真菌病有相当高的发病率,但是大多数患者对该病并不重视,治疗也比较随意,使得耳朵的炎症越来越重。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可合并细菌感染。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其常见症状主要有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外耳道阻塞感、听觉障碍等。
本病病因为真菌直接感染。
诱因:
(1)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增加,改变了外耳道的pH值。
(2)耵聍缺乏。
(3)耳内长期滴用广谱抗生素。
(4)游泳、挖耳造成外耳道炎症。
(5)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病症表现:
1、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因为大量霉菌团块堵塞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2、耳道红肿溃烂。检查时可见耳道内有白色、灰色、黄色或黑色膜状物,即菌苔、干燥时呈痂皮状,
3、迁延为慢性者,主要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可有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可有痂皮的形成。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浑浊、增厚,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外耳道真菌病的治疗:
同其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一样,真菌性外耳道炎较顽固、愈后易复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容易复发,需要患者提高医嘱依从性,在局部治疗的同时需定期门诊清洗耳朵分泌物,部分患者同时还需进行病因治疗,如外耳道湿疹、慢性外耳道炎、慢性中耳乳突炎等耳部炎性疾病,结核、糖尿病等原发病,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时及时停用抗生素。
一般来说,通过耳鼻喉专科医生进行耳道清理后,给予地塞米松及制霉菌素制成的干粉喷于耳道,反复几次即可治愈,但这需要专科的医生及设备。
同样,也可以使用水杨酸滴耳液,它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及去除角质层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同时还能止痒。
如果合并外耳道湿疹等可给予抗过敏药,缓解耳痒、减少渗出。
还可以使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
积极控制血糖及全身基础疾病情况。
耳朵痒如何预防?
1、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
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易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
2、要防止污水入耳。
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3、患病之后,要注意保持耳内干燥洁净。
4、要防止小孩注意口涎、眼泪的侵入。
5、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
最后,张主任再次提醒大家:千万别把掏耳当成一种习惯,若耳朵出现瘙痒、阻塞、疼痛、化脓等症状,要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治疗。
?医院
耳鼻喉科专家出诊时间
张良:每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石磊: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张建中:每周四上午、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