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经过这样的事情,指甲周围的皮肤出现倒刺,看着不顺眼,手一痒忍不住将它撕掉。有时候,不小心撕了一个大口子,疼得呱呱直叫。
这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医院。可别不信,最近,知名女演员邓萃雯就因拔倒刺而住院,还顺便上了热搜。
在之前也有一个4岁的女孩拔倒刺,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因为爷爷奶奶包扎太紧导致手指缺血坏死,为了保住第二关节,无奈只能将第一关节截掉。
拔倒刺这个小动作,几乎人人都经历过,医院做手术。那么倒刺是什么?有些朋友可能就蒙圈了。
01
倒刺是啥东西?
有时我们会看到指甲周围的皮肤裂开,翘起三角形的肉刺,这就是倒刺,在医学上叫做“逆剥”。
倒刺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看着很碍事,总是忍不住想用手撕掉或者用嘴咬掉,这样做不妥当,因为这会使倒刺根部皮肤真层暴露,引起继发细菌感染,不仅会疼痛出血,严重还会引起甲沟炎。如果再严重一点,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
02
倒刺是怎么来的?
1、肌肤干燥
指甲周围的皮肤结构不同于手的其他部位,它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相对更加干燥。在干燥的环境下,更容易出现水分缺失的现象,更容易长倒刺。
2、过度使用刺激性用品
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维持皮肤的湿度。肥皂、洗洁精等洗涤剂或手部经常摩擦会破坏皮脂,皮肤得不到保护变得干燥,更容易长倒刺。
03
长倒刺,这样处理最靠谱
1、首先用温水泡手,大概5分钟,让指甲和周围皮肤变得柔软。
2、然后用消毒的指甲刀或者小剪刀从根部将倒刺剪掉。
3、最好在剪掉倒刺后,涂抹上一层护手霜,再用含有维生素E的护肤品在指甲周围涂抹一圈,减少长倒刺的几率。
04
不想被倒刺骚扰,还得从预防做起
1、洗手不要太频繁
虽说在疫情期间提倡多洗手,但也不用一天洗几十次,而且次次用消毒液,这很过分,再好的皮肤也被磋坏了。
2、不要长时间直接接触碱性用品
碱性用品有很强的去油作用,会洗掉皮肤表面的油脂,平常要少用。由于职业特性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无法避免的话,建议带上乳胶手套,以减少对皮肤的直接接触。
3、注意护理手部
对于物理摩擦和不可避免的过多洗手,应当在洗手后立即涂上护手霜,多用一点尿素、维生素e之类的保湿霜,以保护角质层。
05
除了拔倒刺,这些小动作也要不得
1、挤痘痘
脸上长痘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同时挤痘又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可是要知道,挤痘一时爽,一直挤痘火葬场。
挤痘这个行为本身会把脏东西挤进真皮层,造成深层感染,如果手不干净,更会加重皮肤炎症。此外徒手挤痘所造成的开口不整齐,痘痘难以愈合,会留下痘印,使毛孔变大变粗。
如果痘痘长在“危险三角区”,那就更危险了,曾有人因此丧命。所谓的三角区就是鼻尖和嘴角组成的区域,这个区域没有静脉瓣,并与脑组织相连通。如果用不干净的手挤破痘痘,细菌和病毒顺着血管进入大脑,导致感染,严重会诱发脑脓肿、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不过,对于“危险三角区”以外的,成熟到冒白头的、甚至出现白色分泌物的痘痘,可以挤掉,但是要保证手和工具的清洁。
2、抠鼻屎
抠鼻屎也是非常爽的一件事,有事没事抠一下鼻屎,爽到没边。然而经常抠鼻屎,力度没控制好,容易损伤到鼻粘膜,抠出鼻血来。如果手太脏,可能造成鼻腔感染,引起鼻前庭炎,严重还会造成颅内感染。
抠鼻屎虽然很爽,但是不要太频繁,如果实在是痒得不行,用手揉一揉,可以缓解一时之痒。
3、挖耳屎
很多人都有挖耳屎的习惯,有些人甚至担心“不挖耳屎,耳朵会被堵住”。其实人是不用掏耳朵的,因为耳垢在人咀嚼、张口时自行排出。
而且耳垢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阻止有害细菌、灰尘和小虫进去耳道。工具不干净或者掏耳朵用力不当,很容易造成耳道损伤感染,引起耳朵疼痛,严重可能听力减退。
如果耳垢越积越多,变大变硬,不能自行排出,这时才需要去掏耳朵。医院请耳科医生办帮忙清理耳道。如果在家自行清理,建议最好使用软质棉棒,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推荐#
#比吃元宵还重要?这被忽略的习俗藏着满满的养生干货
#牙龈老出血?别以为是小事,可能是大病的征兆
#吃鸡蛋竟差点丢了命!他犯的错,你可能也在犯
#一女子泡脚后,竟失去了两根脚趾……原因和它有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