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耳朵,聆听健康
——大班年级组爱耳日活动
了解爱耳日
小朋友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
了解一下“爱耳日”的由来吧~
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二次“全国爱耳日”,耳朵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儿童更是处于语言的形成期,因此,保护听力更显得尤为重要。
认识耳朵
我们的耳朵不只是外观看到的样子,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接受外界声音,中耳鼓膜的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产生神经冲动将声音信息传到大脑,于是我们就能听见不同的声音。
保健老师来科普
瞧!保健老师结合图片和我们认识了耳朵,通过图解和问答的方式,她还告诉了我们许多保护耳朵的方法呢!
怎样保护耳朵?
保护听力
1、噪音大的场所尽可能少去。
2、使用耳机、Mp3等,要选择质量好的,播放的音量不要太大,能听清就行,听的时间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3、如果发现自己最近总要把音量调大才能听清,看电视也要调大音量的时候,就应该停止使用耳机,医院耳科检查。
远离噪声
人的听觉所能承受的极限是90分贝,超过这个限度,就视为噪声。噪声对听力的损伤是缓慢的、进行性的,由偶尔耳鸣变成频繁耳鸣,引起听觉衰弱、耳疲劳,甚至出现失聪。所以不要频繁置身在嘈杂的环境里,注意缓解耳朵压力。
慎重用药
一些抗感染药,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害人的内耳、耳蜗,造成耳聋。所以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
小心挖耳
挖耳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而且用力不当还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若耳朵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擦。
调整饮食
多吃富含锌、铁、钙的食物,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物,勿暴饮暴食。
切忌进水
游泳或洗澡时,切忌耳朵进水。若不小心流入,可以侧身将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签轻轻擦干,喜欢游泳的小朋友最好戴上耳塞。
爱耳宣传海报
小朋友们快来看,大班的哥哥姐姐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爱耳日”的海报,亲子制作海报时,还能和家长宣传爱耳日。我们不仅要自己保护耳朵,还要呼吁身边的人一起重视耳朵的保护哦!
爱耳宣传视频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观看大一班成老师带来的有趣的谜语,还有大二班芸希带来的有关耳朵的儿歌吧!让我们猜一猜、学一学!
看完了成老师和芸希带来的视频,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爱耳日公益宣传片吧!
阅读时光:耵聍的旅行
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我在小主人耳朵的小角落里出生了。大家都开心地叫我小耳屎,可是我更喜欢她们叫我的大名——耵聍。
不要看我的身体很小很小,而且还软软的,油油的,我可是保护主人的大功臣。
我的主人——耳朵,能帮人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果没有耳朵,就什么也听不见啦!每天睡觉前,都能听妈妈讲故事,真开心!“嘀嘀”,声音能让我们意识到危险。听音乐,是一件让人轻松的事情。
为了完成保护耳朵的使命,我们耵聍家族的成员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要离开家人,在耳道里进行一段长达六个月的旅行。
虽然旅行的时间很长很长,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孤单,因为旅行中我会结交很多好朋友,还会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不信?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耳道上住着很多细毛,它们是我在旅行中最早结识的朋友,也是我的最佳拍档。我每天都躺在它们搭的大床上休息,软软的、暖暖的,特别舒服!
每天清晨起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耳道。我的身体就像吸尘器一样,能把耳道里的灰尘通通吸干净,还能帮它消灭细菌。
然后,我就开始帮细毛毛洗澡、按摩,和它们玩儿躲猫猫游戏,这可是旅行中最开心的事情。
不过,漫长的旅行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时候我也会遭遇“外来生物”的突然袭击。
这时,我就会和细毛采取联合行动,挡住这些想进来搞破坏的家伙。关键时刻,我还会挺身而出,让这些坏家伙尝尝我的“厉害”。
除此之外,在旅行中我还会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事情,有的人喜欢用发卡和挖耳勺来掏耳朵,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很脏。
其实,这样做非常危险,会让耳道和鼓膜受伤,影响听力。
太大的声音也会干扰我的工作。虽然超强的声波经过我们和细毛的阻挡后,威力会变小,但是人们还是应该把声音调小一点,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耳朵。耳朵进水对我们来说也是可怕的“灾难”。
如果不及时把水清理干净,我们的身体就会被水泡大,很有可能堵住耳道。所以,当耳朵进水时,要及时将水排出去。
当有一天,我的身体慢慢变薄、变轻,悄悄飘出耳朵的时候,
那就表示,我在耳道里的旅行结束了。
同时,又有很多新生的小耵聍要在耳道里开始他们的旅行啦!
再见,我的小伙伴们!我的使命完成了,保护耳朵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啦!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