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感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沉浸蝉鸣鸟叫的惬意,美妙乐声的舒缓,淳淳低语的温暖……无一不是耳朵带给我们对这个大千世界的感知。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宣教主题是“人人拥有听力健康”。小朋友们在医生阿姨的带领下,学习到了很多保护耳朵听力的小知识。
爸爸妈妈们,今天小耳朵也有爱护耳朵的悄悄话告诉你们,和孩子们一起来保护好他们的听力哦!
01
注意噪声防护
太大的声音刺激会造成听力损伤,甚则造成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重点在于预防。生活中存在不少噪声,比如车辆喧嚣声、机器轰鸣声、人群嘈杂声等。
悄悄话:
营造低分贝的日常生活环境,使用电子产品过程中,尽量减少佩戴耳机听故事、听音乐。
科学使用耳机的Tips:
1.谨记“60原则”:耳机播放音量不超过最高音量的60%,声音不超过60分贝为宜,每天持续使用音频设备时间不超过60分钟。
2.耳机选择的专业建议: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因入耳式耳机带来的听力伤害更大。
3.使用耳机适宜环境:不在地铁等嘈杂环境中佩戴耳机,避免不自觉升高音量损伤听力。
02
避免耳外伤
首先,不随意掏耳朵。有些家长喜欢用挖耳勺、棉签棒、发夹等给宝宝掏耳屎(耵聍),若操作不当:如宝宝不配合、用力过大、被人不小心碰撞等,都很容易造成外耳道和鼓膜损伤,引起耳朵出血、感染、发炎、鼓膜穿孔等,从而损害听力。发现耳屎(耵聍)一般不需要特别清理,可通过咀嚼、张口等动作使其自动脱落。
其次,避免耳外伤。异物入耳、头面部撞击、牵拉耳廓等行为,都易造成耳道黏膜损伤或鼓膜受损,导致听力损害。
悄悄话: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孩子不塞异物入耳的安全教育,家长避免自行随意给孩子掏耳朵,禁止有揪耳朵、扇耳光等伤害儿童听力的行为。
03
预防中耳感染
儿童中耳腔内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常因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罹患急慢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当,易造成听力不可逆的损害。
悄悄话:
1.日常游泳、洗头、洗澡时,做好防水入耳的保护措施。
2.不平躺饮奶、避免捏鼻灌药,因为幼儿咽鼓管短而直,躺著饮奶时易使奶汁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感染。
3.养成正确的擤鼻的习惯:单侧交替擤鼻涕,避免中耳炎的发生。
4.患急性中耳炎时,要及时进行规范治疗(7~10天的病程),彻底治愈,避免成化脓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
04
不滥用药物
后天耳聋大多是由药物中毒导致。儿童生病时应避免使用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或阿司匹林、氯霉素等这些具有耳毒性药物,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
悄悄话:
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儿童生病应规范使用儿童药,更不可滥用耳毒性药物。
05
其它护耳习惯
丰富的膳食营养、正确的听力保健意识等,都对儿童的听力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悄悄话:
1.多吃富含钙、镁、锌、铁、Va、Vd的清淡、营养的食物。
2.坐高铁、飞机出现耳闷时,多做吞咽动作,避免高速行驶中耳负压形成,诱发中耳积液,形成炎症。
对于耳朵就听力的保护,爸爸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孩子日常的听力筛查,勤预防,早就诊,早干预,早治疗!
祝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