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上海报道
经过一年多的“抗疫”,中国经济显示了巨大的韧性,年中国GDP强劲的增长也显示了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开始重新发力;与此同时,国内家庭消费与投资也在今年一季度呈现迅速恢复的乐观局面。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3月17日,国内财富管理行业高端智库植信投资研究院在上海发布了首期“植信中国财富指数”(下称“指数报告”),指数报告显示,在对国内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数千个中产及以上家庭样本经过分析,并以4个一级指标:家庭财富指数、资产配置指数、投资收益指数及投资信心指数加权构成,以为基数,指数取值在0-之间,显示四大指标均大于,说明多数人对投资状况持积极看法,整体上较有信心。
“从首期调查结果来看,植信中国财富指数为,高于基准值,说明中国富裕家庭在财富投资方面相对乐观。分项指数中,家庭财富指数,表明家庭财富状况处于增长状态,且财富规划也在加强;资产配置指数,显示相当数量的富裕家庭愿意投资中高风险产品,由于市场向好,对通过高风险获得高回报比较有信心;投资收益指数,意味着无论是流动资产还是不动产,投资者都有不错的收益回报;投资信心指数,表明投资者对各类资产未来走势仍然看好;随着新冠疫苗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对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总体持乐观态度。”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当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济复苏推动家庭财富显著增长
一面是我国“抗疫”成绩在今年继续得以巩固;另一面今年以来的经济全面恢复使得我国居民财富也出现了显著增长。
记者了解到,根据指数报告内容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参与调查的家庭样本中30%富裕家庭的财富出现增长,5%的家庭财富有所减少,65%的家庭财富基本不变。具体而言,从城市级别来看,一线城市富裕家庭的财富增长比例(31%)略高于二线城市(29%)。从家庭总资产来看,0万以上的高资产家庭财富增长比例(34%)明显高于其他规模,反映出财富增长具有一定的“集中效应”。
对此,植信投资研究院副院长刘涛受访时分析指出,引起家庭财富变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金融投资收益(71%)和不动产收益的变动(53%),而工资及福利收入仅排第三(37%)。投资收益变动主要源于去年三季度以来国内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显示了金融投资对于中国富裕家庭财富增长的积极助推作用。
“总体来看,参与调研的样本家庭中,多数主要在境内投资,仅有17%的家庭拥有境外资产;从总量来看,富裕家庭将更多资产(94%)投入于境内,而境外则是作为一个补充。境内资产的资金更多分布在不动产(72.9%),境外则分布在流动资产(54.8%)。境内投资中,低风险产品仍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部分,包括储蓄现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等;境外则中高风金额比例稍高,主要是境外股票等。”刘涛表示。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