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5年的老牌PE搞跨境,做纾困,啃下

文丨王满华

来源丨投中网

诞生于年的盛世景集团,如今已经走过15个年头。

在梳理盛世景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时,投中网发现,该机构曾在年和年进行过两次大的战略升级。

首先是年,盛世景宣布成立国际业务部,开始布局跨境投资;随后年,该集团又将困境资产投资作为重要业务方向,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打通了“创新资产”、“核心资产”、“困境资产”三类资产的投资机构。

对于一家机构来说,随着公司不断发展,适当地扩展主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属于情理之中,这件事本身并不稀奇。但盛世景的这两次战略升级,特殊点就在于,无论是跨境投资还是困境投资,在当年来说,都是市场上公认的“难啃的硬骨头”。

众所周知,跨境投资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投后管理难度大”、“政策管制不明朗”等问题,一直以来让许多投资机构望而却步;而困境资产投资则因为其特殊性,拥有专业壁垒高、投资周期长、流动性较低等特点,更是让一众投资人纷纷摆出“不知道、不愿做、也做不了”的态度。

那么,盛世景为何会在多年前就选择“早早”地布局这两块业务?作为最早布局困境投资的机构之一,盛世景的底气从何而来?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两块业务的成绩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近期,投中网对话了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董事长吴敏文、盛世景高级合伙人/副总裁杨静,聊了聊盛世景在困境资产投资和跨境投资两块业务的布局初衷和在投资策略上的独特思考,以及对未来业务的布局。

首战告捷,四年四倍

盛世景决定做海外投资是在年。

当时,盛世景刚刚完成首轮私募股权融资,成功引进14家战略投资者。有了充足的资金作支撑,并优化了股东结构之后,盛世景开始考虑往更高的领域去发展,于是公司在同年制订了"四化"的发展路线,即综合化、公众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盛世景国际业务部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在年成立了一期美元基金,而杨静正是该部门的负责人。

“这是我第一次全方位负责一个基金。”杨静告诉投中网。据了解,在加入盛世景之前,杨静曾在软银中国资本(SBCVC)工作过8年,任执行董事及天津地区负责人,负责挖掘有高增长潜力的项目、投资及投资后的管理;在阳光媒体投资担任过集团副总裁,负责投资者关系、海外并购及投资管理;再早曾为驻华尔街财经记者,在纽交所现场做股市报导;也曾任美国资管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

几段不同的工作经历不仅让杨静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也给予了她前瞻性的国际视野。她善于从中外比较中把握投资机会,比境外投资者更懂中国市场,又比中国投资者更懂海外市场。此外,杨静还一直与境外主流投资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直以来的投资相关经历,让我对于投资是很敏感的,但我从未做过募资的工作,所以坦率的讲,当时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杨静回忆道,“但既然盛世景给了我这样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让我在募投管退各方面都有一个全方位的发展,我自然要做出成绩。”

于是,杨静在组建团队的初期,暗自定下目标:一定做出高回报、中风险、3-5年能开始退出的基金,而投资的第一个项目绝对不能出错。“如果第一个项目投错,第一步就迈不出去,也就意味着国际业务也好,美元基金也好,海外投资也好,都没有下文了。”杨静表示。

因此,标的的选择变得极为关键。据杨静介绍,当时团队是在二三十个项目中,最终选中了Palantir。“我们当时选标的的标准就是,首先这家公司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是高科技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同时上市退出比较确切,而且估值相对合理。”

据了解,Palantir成立于年,是美国的大数据独角兽,其主要产品为Foundry和Gotham,主要服务于金融、石油、消费等世界前强商业客户及政府部门等,为客户提供数据分析及网络安全服务。

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截至年底,Palantir已经完成了17轮融资,其股东阵容堪称豪华,汇集了黑石、富达投资、桥水基金、老虎基金等国际顶尖PE投资。无论从公司规模、知名度,还是项目本身的热度来说,Palantir都是当时最优的选择。于是,年1月,盛世景完成了对其约万美元的投资。

年9月30日,Palantir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后股价走势亮眼。据杨静介绍,目前盛世景已进入退出尾声,投资收益有望超3倍。

成功拿下Palantir这个热门项目,也为盛世景的跨境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盛世景国际业务团队又接连投出了以色列金融科技独角兽eToro、中国一站式健康服务平台企鹅杏仁、中国最大医生联盟医联、加拿大知名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机器人企业Synaptive等优质项目,投资版图跨越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

回顾盛世景跨境投资的portfolio可以发现,其投资的项目并不多,但几乎投一个中一个,每一次出手都带来了不俗的投资收益,且提高了盛世景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据杨静透露,基于项目在年年底的预期估值,盛世景一期美元基金的整体收益有望超4倍,其中以色列金融科技公司eToro计划今年底在美国SPAC合并上市,根据市场各方的预判,投资收益或将超过10倍。

成绩的背后,得益于该基金从成立之初就坚守的“稳扎稳打”的投资风格。盛世景一期美元基金是在年成立的,成立之初,杨静和她的团队就定下了“不求投多,只求投精”的投资策略,并在过去的几年里贯彻始终。

“从组建团队之初,我们坚守的一个初衷就是,投资的项目数量不一定多,但不能投错,要投的精——利用有限的资金,投精品的项目,在风险可承受的情况下,确保基础回报以及高回报潜力的项目相结合,提升总体收益率,不辜负投资人对我们的信任。”杨静表示,“目前而言,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投出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精品,都是在各领域的头部企业。”

近年来,新老投资人跟随盛世景布局海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已就海外投资与盛世景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希望借助盛世景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实现资产的全球配置。

据了解,目前盛世景已经开启二期美元基金的募集工作。该基金将延续一期的投资策略,继续聚焦“硬科技”和“大健康”两个领域,以全球视野+中国协同为定位,投资阶段覆盖早期、成长期及Pre-IPO轮,实现一级市场投资阶段的全覆盖。此外,基金与被投企业建立紧密伙伴关系,除了资金支持外,也在上市方案选择、全球业务拓展、合作伙伴寻找等方面提供帮助,并根据被投企业发展状况,选择灵活多样的退出方式。

杨静表示,未来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精选、投资各领域内具有高科技壁垒、高成长潜力、市场前景广阔的行业领导者,尤其是在中国尚未出现的技术与产品,为其在中国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快速落地中国、高效拓展中国市场。“我们会坚持做精品投资,以高质量项目+合理估值为标准,寻找下一个像eToro一样可能带来十倍甚至几十倍回报的优质企业。”

持续跟踪境内PE机构的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存在着贸易摩擦和一些投资限制,但在中国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境内外投资者利用比较优势,同时布局境内和境外市场,外资纷纷进入中国,中资机构积极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但中资民营机构在华尔街立足的,寥寥无几。盛世景这几年的海外投资业绩比较突出,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示范效应。

从困境中找机遇,做危机中“赢家”

在盛世景的主营业务中,还有很重要的一块,是困境投资。

困境投资的字眼,最早进入中国公众视野是在年。当时受中美贸易以及突如其来的金融系统降杠杆影响,成百上千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出现了质押融资的问题。据盛世景董事长吴敏文回忆,当时整个资本市场的情绪比较低沉。这种情绪体现在市场上,就是大量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票质押爆仓,较多上市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不少上市公司的股票呈现负反馈,导致市场对上市公司估值体系的崩溃,上市公司的市值严重低于公司本身的内涵价值。

吴敏文表示:“从做投资的角度来讲,当大批量的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它应该有的内涵价值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投资机会。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盛世景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yefu.net/wyss/94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