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幼儿的衣物选择
婴幼儿的衣服必须具备柔软、有弹性,透气性和吸水性好,无刺激性,宽松、方便、保暖等条件,以全棉材质的衣服为佳。新生儿常溢奶,易吐脏衣服,大、小便易弄湿、弄脏裤子,因此衣服需勤换勤洗,故要求衣料能耐洗、耐搓。
新生儿衣服应宽大些,还要穿脱方便,如前面开口打结的衣服就易穿脱。衣服过于窄小,穿脱不便,易损伤新生儿,甚至会造成骨折和脱臼等情况发生。另外新生儿生长发育快,如衣服太小很快就穿不下了。为减少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新生儿的衣服接缝处可在外面,边也可由里向外窝,更不要有额外的装饰。衣料的颜色以浅色或白色为好,这样衣服脏了容易发现,便于换洗。如选用有颜色的衣料,也要选不易脱色的,以免刺激新生儿皮肤引起皮炎。
新生儿衣服不能用洗衣粉洗。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这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对人体中的淀粉酶、胃蛋白酶的活性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容易引起人体中毒,新生儿的脏器非常娇嫩,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新生儿衣物不宜用洗衣粉洗。现在市场上有专门的婴儿洗衣用品,购买时务必看清说明。
除了选用市场上专门的婴儿纸尿裤外,新生儿的尿布也可选用柔软、浅色而吸水性好的棉布或旧床单、旧棉毛衣裤自己做,做的尿布在使用前要先进行清洗消毒。用新布来做尿布并不好,一是很容易擦伤新生儿的皮肤,二是吸水不多而要不断地更换。若要用新布做尿布,最好使用前通过蒸煮、洗涤等方法将其做旧后再使用。
一忌尿布过厚。夏季新生儿容易出汗,尿布过厚影响皮肤散热,加之尿布被尿液浸湿,很易引起尿布炎。
二忌尿布过紧。尿布包得过紧不易透气,而且新生儿下肢活动受限,也易摩擦大腿内侧,新生儿皮肤薄嫩,很易擦破皮肤造成感染。特别是女婴,尿布过紧还易引起女婴外阴炎和尿道炎。
三忌垫塑料布。许多妈妈怕新生儿尿湿被褥就在尿布外垫塑料布,这是不对的。塑料布不透气也不散热,如果不能及时更换被尿湿的尿布,则更易患尿布炎。
四忌尿布不洁。尿布要勤换,用清水洗净,在日光下暴晒。
五忌用纸或尿布给新生儿擦臀部。新生儿排便后不要用卫生纸或尿布直接擦臀部,这样很容易把新生儿臀部皮肤擦破,引起肛周感染、脓肿。新生儿排便后可直接用清水把其臀部洗净,然后用吸水性好的棉织布蘸干水分。
另外,新生儿在夏季不但易患尿布炎,凡是皱褶的部位还易溃破,如颈下、腋下、膝窝、肘窝、腹股沟等处,所以应给新生儿勤洗澡,特别是皱褶处更要洗净、蘸干,可适当用爽身粉。
2、头面部的一般护理与清洁
新生婴儿清洁用水温度控制在24-25℃,必须准备专用洗涤用品,一般要准备婴儿专用脸盆一个、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婴儿洗发香波一瓶、茶壶一把。
洗脸∶用左臂抱起新生儿,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婴儿的臀部和双下肢,左手托住头颈部,用拇指和中指压住婴儿双耳,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防止洗脸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用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开始洗脸,顺序为∶眼→前额→颊部→嘴角→面部。擦过一只眼后要将毛巾换另一面,洗完脸后须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洗其他部位。洗头∶先将婴儿洗发香波倒少许于手中,轻轻在头上揉洗,注意勿流进眼睛里及耳道内,最后请另一人帮助用小茶壶的温水冲净头发并用毛巾擦干。洗完换上干净衣服后,将婴儿抱起,用消毒棉棒擦净婴儿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理下即可。
3、新生几眼、耳、口、鼻护理新生儿的眼睛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大部分新生儿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一般在出生后2-4周消失,故不能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则就会有引发内斜(俗称对眼)的可能。婴儿出生后7天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界声音。新生儿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白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出生2-3周逐渐消失。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黏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如不慎将浴液或肥皂水流入婴儿眼内要进行眼部冲洗,准备盛污物小盘一个、接水脸盆一个、0.25%氯霉素眼药水一支、细颈小茶壶一把(内盛适量温开水)、消毒棉棒一包。需两人协作,一人将婴儿抱好,如冲洗左眼则将婴儿头偏向左侧,下方地上放置脸盆,右手将婴儿左眼上下眼睑分开,另一人将细颈小茶壶嘴离婴儿头部约1-2CM时,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缓缓冲向婴儿眼睛。注意冲时勿将水流入婴儿耳道,水温不可过高,冲洗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眼部组织。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眼周水渍。双眼各滴0.25%氯霉素眼药水1-2滴。同时按以上步骤冲洗对侧眼睛。
新生儿如患眼角膜炎时,则需按时点眼药。准备消毒棉棒一包、小毛巾一块、利福平或0.25%氯霉素眼药水、盛污物小盘。操作者先冲洗双手,将小毛巾放于患眼外侧。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分开婴儿的上下眼睑。右手持药瓶至离眼2CM处时滴药1-2滴后放开手。用消毒棉棒轻擦眼周药液。如双眼发炎,则先滴患病较轻的眼睛。用药前先将药瓶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如有絮状物或药液混浊均不可使用。药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如为利福平,开瓶使用24小时后即不可再用。滴药时勿使药液流入同侧耳道。
如鼻腔出现大量分泌物或鼻痂,需准备消毒棉棒一包、清水一碗。清理鼻腔分泌物时,切勿用镊子强力夹出,要先软化鼻痂,用棉棒蘸清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或将母乳、牛奶滴入亦可,经1-2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再用干棉棒将其拨出,或用软物刺激鼻黏膜引起新生儿打喷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随之排出,从而使新生儿鼻腔通畅。
足月新生儿耳廓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严重者可致外耳道疖肿。由于新生儿的骨骼未发育完全,外耳道几乎是一条缝隙,发生炎症后,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较剧烈,新生儿就会哭闹不安,夜间也难安睡,抱哄都没有效果。因此,外耳道的炎症也是引起新生儿常常哭闹不安的原因之一。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时,医院就医,按时服药、滴药,局部热敷。自主护理需准备药水、消毒棉棒1包、盛污物小盘一个、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一瓶。操作者先洗净双手,将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擦外耳道分泌物,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牵引耳廓,右手用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廓,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婴儿保持原位5分钟左右。注意滴耳药的温度应接近体温(37.7摄氏度为宜),以免引起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注意滴药时一手拉住耳廓向后下方牵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药液顺利进入外耳道深部。
正常新生儿无须进行口腔护理,只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颏下的奶溃,保持皮肤黏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腔炎症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一般需准备治疗碗一个(内放生理盐水浸泡的大棉球6个)、消毒液体石蜡油1瓶或煮沸过的食用植物油、小镊子1把、棉棒1包、内装温水的小茶壶1个、小毛巾2块。先洗净双手,使新生几侧卧,将毛巾围在颏下及枕上,防止沾湿衣服及枕头;用镊子夹住1个盐水棉球,先擦两颊内部及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每擦一个部位,至少更换个棉球。注意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擦洗之后用毛巾擦净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蜡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内根据需要涂药。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过多,以防婴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做口腔护理时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方可使用。
图文编辑:房圆责任编辑:张瑾稿件审核:吴霞莲湖区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