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畅通投资循环,广东正试点探索一条让耐心资本接力服务科技创新的路子。9月26日,广东正式启动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以下简称“份额转让试点”)。为了支撑试点的顺利进行,广东制定了一套业务制度及风险管控机制,建设了两大科技系统,新设了40亿元的3只基金,并组建了基金发展联盟,形成了“制度先行、科技赋能、S基金助力、资源汇聚”的试点基础。启动份额转让试点,可以有效提升私募创投行业的整体流动性、助力解决行业退出难问题,有利于促进金融与产业间的良性循环,培育更多的长期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启动试点推动更多基金参与“接力跑”9月26日上午,广东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启动仪式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在启动仪式上,广东正式推出为试点建设的“1+2+3+N”试点支撑体系,即制定了1套业务制度及风险管控机制、建设了基金份额转让系统和私募投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两大科技系统、省市区企业新设3只S基金,以及设立大湾区S基金发展联盟。股权投资和创投基金作为支持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九成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六成的创业板上市公司、99%以上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均接受过股权创投基金的资金支持。然而,与快速发展的投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对单薄的退出途径。当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高度依赖IPO退出,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普遍面临“退出难”。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32.6%,被投企业IPO仍为VC/PE机构的主要退出方式,占比77.8%。作为行业“募投管退”运作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的退出不仅直接关系到投资人的收益,还能促进资本循环流动,因此广受市场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