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记者闫立良 见习记者郭冀川张晓玉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河北唐山曹妃甸夯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核心区和河北省国家级沿海战略核心地位的关键一年。建区九年,自贸区挂牌两年,曹妃甸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腾飞的基础条件。
在11月14日公布的《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十四五”规划》中,曹妃甸既是对接国际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又是规模化、专业化、电子化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同时还要培育引进专业化化工物流企业,担负支持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加强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和技术改造的责任,助力其进一步做优、做精、做专。
今年,曹妃甸谋划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5亿元。今年第三季度共有38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2亿元,涵盖现代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
“好风凭借力”。资本市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具有枢纽作用。曹妃甸人在曹妃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深切地感悟到了这一点。近日,《证券日报》调研组一行走进曹妃甸,探寻助其腾飞的资本“密码”。
资本从哪里来
作为曹妃甸区的“包工头”“街道办”“大管家”,曹妃甸国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曹国控集团”)董事长郑树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政策落实者,我们也在想怎么利用好资本市场,承担起服务好曹妃甸发展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作为唐山市重点国有企业,曹国控集团不仅肩负着服务唐山发展的使命,更承担着曹妃甸的城市运营、产业投资、基础设施配套重任,是开发建设曹妃甸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资本是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的关键引擎,也成为曹国控集团繁荣地区经济的源头活水。Wind资讯数据显示,曹国控集团成立以来,公司债券发行总额达多亿元,信用类债券余额.8亿元。
郑树森对此如数家珍:“借助资本市场等多融资渠道力量,公司旗下曹发展集团(唐山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累计完成造地.23平方公里,路网建设.18公里,建成工业厂房总建筑面积69.92万平方米,建成住宅、写字楼、酒店等商业房产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曹国控集团总经理高峡对记者说:“公司成立前期主要是助力曹妃甸基础建设,随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司也开始转型做市场化业务,最后就要走资本运营平台,把一些比较成熟的项目进行资本化运作。”郑树森表示,“未来集团会规划两到三家子公司上市,我们计划让旗下新三板公司联城科技到主板上市。另外,我们还准备利用自有资金,收购一到两家上市公司”。
对于如何吸引资本,曹妃甸金融中心主任张为表示,首先是强化银企对接机制,保障曹妃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聚集的资金需求;其次是设立金融网点和类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业态的进一步丰富,有利于促进曹妃甸经济发展。
据了解,曹妃甸目前共有各类全国性金融及地方金融组织46家,区内有唐山本土注册企业家,累计融资申请金额49.22亿元,完成融资18.42亿元。
而在此基础上,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区域、“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曹妃甸自贸区又是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吸引京津资本的呢?
曹妃甸自贸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建强介绍:“当前曹妃甸自贸区建立了‘信用体系+告知承诺’政务服务体系,北京政务服务自助机已在自贸区投入使用,可办理北京政务服务事项项。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会有效带动京津资本入驻。”
截至8月底,曹妃甸自贸区已累计新增市场主体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8家,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额.79亿元。
徐建强表示:“曹妃甸自贸区以全市0.25%的土地面积吸引了全市大约70%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0%的合同利用外资,接近25%的外贸进出口,成为唐山对外开放的新窗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资本到哪里去
因为曹妃甸港是一个大宗商品、原料、能源原材料的枢纽港口,所以这里也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保障基地。
“曹妃甸港的自然条件很好,岛前最深处达36米,而且不冻不淤,背靠唐山服务京津,自贸区更给港口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曹妃甸区走访过程中,一谈到港口建设,不论是曹妃甸国控的领导,还是港口或物流园区的工作人员,都把这句话反复提及,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参观港口物流园时,曹妃甸物流园区管委会经发局局长姚国军向记者介绍:“港口和贸易好比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唐山港吞吐量总吨位位于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其中,曹妃甸港吞吐量去年突破4亿吨,京唐港吞吐量为3亿多吨。尽管吞吐量大,但是收益不高,与天津港相比,唐山港利润空间较小。”
究其原因,主要是曹妃甸港进出口货物多为大宗商品,比如矿石和煤炭等,收益较低,不如天津港的集装箱货运附加产值高。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曹妃甸港也在想办法补足贸易和航运的短板。
“现在港口开发已经进行到一半的程度,基本满足当前需求,但是想要继续完善港口的功能,则需要资金的继续投入和支持。我们希望建成综合贸易大港,利用资本力量来扩大港口规模,加速港口的发展。”姚国军说。
曹妃甸港拥有深水大港和四条铁路(迁曹、蒙冀、唐曹、水曹)的交通优势,又依托唐山钢铁、化工基地和首钢、华润、金隅等国际国内强企业的产业落地,自5年第一座矿石码头运营以来,港区货物吞吐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与港口同时升级的还有产业战略升级。曹妃甸自贸区挂牌之日就明确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试点数控机床、石油钻采产品等高附加值大型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及再制造。
作为当地“火车头”的曹国控集团,也要借力资本力量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产业投资。郑树森表示,公司早期主要工作是吹沙填海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曹妃甸的发展,公司也逐渐将自身定位于城市运营服务商,要在服务民生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壮大自己。
具体来看,曹国控集团将做强贸易产业,如立足钢贸产品,在稳固钢坯业务的基础上,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拓展;另一方面是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如积极推动龙岛权证办理,挖掘湿地、海岸线、酒店等资源潜力;同时发挥其施工类子公司资质优势,承担起区域基础配套项目建设任务;最后是加快能源产业布局,推进LNG(液化天然气)、大宗物料综合管廊等能源项目。
“未来五年,集团共计划实施项目53项,计划总投资34.62亿元,助力曹妃甸高质量快速发展。”郑树森说。
徐建强也表示,未来,曹妃甸自贸区将发挥平台集中的政策优势,聚力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新实践,探索“自贸+综保+跨境电商”新模式,加快构建立体化良性发展产业体系,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