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冬藏蓄势,新春待发——第四期植信中国财富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上海发布,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解读。
《报告》显示,今年来各类资产产品收益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例如,0年以来(1~10月)公募基金各类型产品累计收益率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其中QDII、股票型基金累计亏损8.9%和5.%,混合型基金也平均亏损0.1%,债券型基金累计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下降过半。
《报告》调查显示,37%的受访者预计03年会更换投资机构,最主要原因是老机构收益不达预期且新机构产品预期收益更高。
此外,受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环境影响,《报告》调查显示,受访家庭中使用银行作为主要理财渠道的比例较上期持平,证券公司作为主要理财渠道的比例较上期下降1/3,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作为主要理财渠道的比例较上期上升近30%。
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纷纷出现下降
图片来自:《报告》
受市场波动影响,今年来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报告》显示,0年以来(1~10月)公募基金各类型产品累计收益率大多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其中QDII、股票型基金累计亏损8.9%和5.%(去年同期分别亏损4.3%和盈利10.54%),混合型基金也平均亏损0.1%(去年同期盈利9.1%)。
少数今年盈利的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的收益率大都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其中债券型基金累计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下降过半。
银行理财产品今年的收益也不容乐观。0年前4个月,随着权益市场的持续下跌,银行理财破净比例从1月的5%上涨至4月的1.8%。5月、6月破净比例逐步下降,三季度则再度抬升,截至9月银行理财破净率约8.7%。
此外,头部私募业绩普遍下跌,今年1-10月,9家有业绩披露的百亿私募管理人年内平均收益为-10.94%,其中仅13家取得正收益,赚钱私募占比14.13%。
《报告》显示,本期植信中国财富指数中的家庭财富指数较上期下降7个百分点,反映居民财富的保值压力继续增大。具体而言,过去6个月家庭财富净增长比例有不同程度降低;金融投资收益减少是导致家庭财富增长放缓的首要因素;总资产在万以上的家庭对各类风险的担心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调查显示,37%的受访者预计03年会更换投资机构,最主要原因是老机构收益不达预期且新机构产品预期收益更高。50%选择不会更换机构的受访者也将投资收益排在较高位置。说明满足和超过收益预期是投资者对财富管理机构的核心要求。
此外,《报告》调查显示,受访家庭中使用银行作为主要理财渠道的比例较上期持平,证券公司作为主要理财渠道的比例较上期下降1/3,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作为主要理财渠道的比例较上期上升近30%。说明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具有明显特色(如银行代表“稳健”,券商代表“高风险”)的机构变得更谨慎,对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服务的机构(如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